东北电力大学第二届青年学者论坛公告
一、学校概况
东北电力大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吉林省吉林市。学校是吉林省重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所电力工科学校,1958年定名为吉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东北电力学院。原隶属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2005年学校更名为东北电力大学。2012年学校入选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为己任,主动适应国家电力工业和吉林省的经济建设需求,形成了以电力特色为主,多学科交叉融合,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学校共有14个学院,5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工、理、管、文、法、经、教育、艺术8个学科门类。
学校有教职工1500余人,拥有高级职称人员近6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双聘),国家万人计划第一批人选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
近年来,学校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0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56项,为推动科技进步以及电力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为你提供的平台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教学团队”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文科基地等29个,吉林省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4个。
本科专业51个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
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
三、青年博士生待遇
1.提供开展教学与科研所需要的工作条件。
2.提供可居住3-5年的过渡期居住房1套。
3.享受校内博士津贴2.4万元/年,且每工作1年累加1200元至3.6万元/年止。
4.提供科研启动及仪器设备配套经费5-20万元(人文社科5-10万元)。
5.一次性提供安家费用10-80万元,根据业绩成果等条件确定具体安家费数额,具体如下:
30-80万元: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
20-60万元: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核科学与技术。
10-30万元:工商管理、数学、英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等。
6.校内聘任教授或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
7.年薪16万元起。对于业绩成果特别突出人才,待遇面议。
四、论坛简介
东北电力大学“东电青年学者论坛”,旨在将海内外不同学术背景的优秀青年学者汇聚到东北电力大学,促进海内外青年学者在国际前沿科技研究领域展开交流与探讨,促进学科交叉及学术创新,加深对东北电力大学的全面了解,促成高层次人才来校创新立业。
五、申请条件
1.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已经取得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研究生。
2. 参会学者所属学科领域和研究方向同我校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相同或相近。
所需学科: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数学、英语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等。
六、日程安排
论坛时间:2021年6月中下旬,会期一天半,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论坛议程:1、论坛开幕式及主论坛。
2、各学院分论坛,参观实验室、校史馆。
七、差旅及食宿
受邀参加论坛的青年学者报名审核通过后自订旅票,学校为参会学者提供城市交通费用(机票和火车票按国家规定经济舱或高铁二等座实报实销)。论坛期间食宿由主办方统一安排(免费)。
八、报名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苏老师
邮 箱: rczp@neepu.edu.cn、dbdlrczp@163.com
电 话:0432-64806129 15044268592
欢迎海内外青年学者踊跃报名、咨询相关细节。因故不能参加论坛活动的学者,我们依然竭诚欢迎您与我们联系,协商确定您在合适时段来校交流。
